首页 资讯 正文

昔日“抗日堡垒村”,今朝富民产业新

体育正文 125 0

昔日“抗日堡垒村”,今朝富民产业新

昔日“抗日堡垒村”,今朝富民产业新

山路弯弯,绿树掩映,春末夏初的新泰市刘杜镇围山庄村,一派(yīpài)生机勃勃(shēngjībóbó)。田野高地上,金银花已显露花苞;山洼坡地里,山楂花开得正旺;山坡梯田里,不时(bùshí)有辛勤劳作的身影。群山环绕中,暖阳(nuǎnyáng)和风里,围山庄村既祥和又安宁。 邱成礼展示该村(cūn)“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”匾牌。 “但在80多年前,我们围山庄曾遭(zāo)日本侵略者的蹂躏,72位英烈血洒家园、长眠在此(cǐ)。” 围山庄村党支部书记邱成礼介绍说。 围山庄,位于新泰城西南约25公里(gōnglǐ)处,群山环绕、地势险要,独特的地理环境,让(ràng)这个(zhègè)看似普通的小山村(xiǎoshāncūn)成为“抗日堡垒村”。到1941年夏,围山庄已有党员20名,民兵骨干30多人,并成立(chénglì)了民兵自卫团,他们在党的领导下,积极(jījí)投身抗日活动。县委、县政府、区公所等机关干部在此往来频繁,新泰县独立营也常驻于此,八路军山东人民(rénmín)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第四大队兵工厂更是将翻砂车间设在这里,为抗战源源不断地制造武器。 在围山庄村修建的刘杜(liúdù)革命历史纪念馆。 抗日(kàngrì)斗争开展(kāizhǎn)得如火如荼的围山庄,成了日本侵略者(qīnlüèzhě)必须拔除的“眼中钉”。1941年9月5日夜,驻大协、孙村、张庄矿、新泰城等据点的700余名日伪军,在汉奸特务的引路下,将这个宁静的小村庄团团围住(tuántuánwéizhù)。 面对敌人的突然包围,围山庄(shānzhuāng)(shānzhuāng)民兵自卫团毫不畏惧。他们在团长许天之(zhī)和指导员邱建才的带领下,迅速行动起来,以土枪、土炮、大刀、长矛等勇敢抗击敌人,这便是(biànshì)远近闻名的新泰围山庄战役。最终,围山庄村以72条生命(shēngmìng)换取80名日伪伤亡,谱写了“全民皆兵、寸土必争”的抗战传奇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(xīnhuǒxiāngchuán),精神血脉(xuèmài)历久弥新。这片浸润着英烈热血的土地,如今正将抗战时期“全民皆兵”的团结精神转化为“全力创业(chuàngyè)”的发展动能。 金银花种植户赵传刚(右一)正与邱成(qiūchéng)礼(lǐ)(右三)等查看金银花长势。 近(jìn)年来,在刘杜镇党委政府的(de)(de)带动支持下,围山庄结合村内多山地的实际,发展起“甜红子”山楂产业,这种山楂因“小一号、红两度、甜三分”而赢得市场青睐。据邱成礼介绍,目前该村“甜红子”山楂种植面积已有400余亩(mǔ),去年亩均收入超过1.5万元。另外,根据地力条件和(hé)气候特点,村里以赵传刚为带头人,发展起了(le)金银花种植产业;同时,以年轻人许强为带头人,引进种植了徐长卿、白薇等中药材。每到山楂、药材收获季,本村及附近村庄留守(liúshǒu)在家的村民,都成了“大忙人”,帮着种植户摘花、收果(shōuguǒ)、刨药材,六七十岁的老人日均也有近百元的工资收入(gōngzīshōurù)。得益于特色产业(tèsèchǎnyè)的发展,去年围山庄村集体收入也超过20万元。 “甜红子”山楂种植户邱成玉(右)正与妻子(qīzǐ)(张西花)在地里管理(guǎnlǐ)山楂树。 昔日战火淬炼英雄胆,今朝围山庄人传(rénchuán)承接先烈志,通过努力与创新(chuàngxīn),将(jiāng)烈士守护的青山化作乡村振兴的丰碑,在新时代继续书写新的史诗。 (大众新闻·农村(nóngcūn)大众记者 王星 通讯员 赵洁(zhàojié) 许长红 陈申雨)
昔日“抗日堡垒村”,今朝富民产业新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